卡度部落原民掃墓 融合多元文化表達追思
【記者諾爾/仁愛報導】清明節連續假期,許多族人也不免俗的趁著這個節日返鄉掃墓,不過在台灣多元文化的融合下,原住民的掃墓文化也融入外來文化而產生特殊的改變,例如燒紙錢、筊杯、以及墳墓的樣式等等,在原住民部落的墓園裡可以看見各種文化在這裡留下的腳印。
許多族人魚貫進入公墓要來悼念已故的親友,可見清明節這樣的日子對國人來說有多重要,許多族人也不免俗的趁著這個時候到親友墓前悼念順便整理墓園,不過大多是信奉基督教或天主教的族人,平時雖然不會拿香拜拜,但是每到了這個掃墓季節,許多族人也會應景燒點紙錢給在另一個世界的親友、甚至也會筊杯來問事情,宗教文化在此時以不分彼此。
卡度部落迪秧(布農族)表示,傳統上原住民想與先人溝通得透過巫師,天主教或基督教似乎沒有特定的方法能通靈,因此每年清明節掃墓時,會準備兩個十塊錢銅板擲筊,藉此「問事情」、求心安。
卡度部落洪志鵬(布農族)表示,不僅燒金紙,以前還燒過紙紮的跑車、房子、衣物、鞋子、手機等,這樣的動作在心靈上有意義的,希望往生的親友,在另外一個世界過得富足。
雖然大部分族人在傳統文化上甚至宗教信仰部份並沒有樣燒紙錢的習俗,但基於對已故親友的悼念與感恩,大家或多或少也會融合其他宗教文化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心中緬懷之情,不過除了外來文化的衝擊外,族
人對於自己文化的表現也會出現在這樣的場合中,例如有些墳墓的樣式會作成傳統屋的型式,甚至墓碑也會用羅馬拼音的族名取代漢字的姓名,這些也都表現出族人對自己文化的重視。
中正天主堂傳教協會會長洪金宗(布農族)表示,心靈上的意義,大於宗教上的習俗,族人擷取多元文化追思逝去的親友,都是表達慎終追遠、飲水思源的普世價值,都是維繫社會倫理的一種方式,不論是什麼族群或是宗教信仰,大家也都會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對先人的思念與感謝祖先的恩澤。
映像日月2012募款慈善音樂會
時間:2012年7月26日(星期四)晚上19:00
地點:埔里基督教醫院921紀念堂平安樓7F
長笛/短笛/中音演奏家:謝志偉
鋼琴演奏家:卓卿為、長笛演奏家:廖瑋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