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台灣》惹議 清境觀光業者訴苦
【柏原祥/仁愛報導】紀錄片《看見台灣》引發國土復育議題,行政院長江宜樺指示內政部鐵腕整頓清境地區超限利用問題,立委馬文君5日邀集內政部營建署、南投縣政府工務處官員及地方觀光業代表座談,業者們紛紛喊冤,指《看見台灣》嚴重誤導群眾、污名化清境,清境創造寶貴的觀光奇蹟與在地就業機會,不能因一部電影全部抹煞。
馬文君表示,南投縣多數土地是山地,如果照中央國土計畫來規劃,南投縣的土地幾乎只能造林,不能農耕或發展觀光,這對南投縣發展有相當大的影響,《看見台灣》引發一面倒的聲浪,指清境地區是毀壞國土的原兇,但實際上清境地區,極少傳出災情,還贏得「東方瑞士」的美名,獨特的高山景觀替南投帶來觀光人潮,提供就業機會,就在地人的觀點,清境現況是對南投產業發展是正向的,既然電影再次掀起國土保育論戰,地方業者也有心聲反映,因此邀集相關單位與代表到清境農場本部座談。
座談會中,清境觀光協會理事長魏振宇先拿出一張「清境農場古今對照圖」,指民國51年的見晴農場(清境農場)道路沿線幾乎光禿,沒有什麼樹木,但發展觀光民宿業後,直到民國99年時,已可見成片的森林,業者種樹造林超過十萬棵,盡力做好水土保持,這樣努力,卻被誤導成濫墾濫發。
魏振宇等人還拿出九份與清境地區的空照圖,指九份開發密度遠超過清境,電影裡很多超限利用的場景與清境無關,卻將過錯怪罪到清境,讓居民成了代罪羔羊。且清境去年帶來一百多萬觀光人次,近年來,星、馬、港、澳自由行遊客,平日佔了一半遊客數,清境是具有國際知名度的景點,政府應當輔導業者、訂定明確規範,塑造清境像瑞士高海拔風景區策馬特一樣,成為世界知名景點。
「寫實不等於真實,表象不等於真相!」清境永續發展協會理事羅介鴻無奈的說,片中拍攝滿目瘡痍的山坡面積,清境只是其中山脊的緩坡平台,所佔面積百分之十不到,90%的開發土地其實是國有地、原住民保留地、台大山地實驗農場、林班地組成,而淤積的萬大水庫上游是塔羅灣溪與馬海僕溪,淤積土石來自於廬山、屯原山區,與清境根本是不同的水系,但畫面卻誤導淤積與清境有關,讓居民承受污名。
「連我小孩都被同學指破壞水土原兇」,清境社區發展協會前理事長魯文印感嘆,上一代老榮民在政府安排下開發清境,退輔會因而表彰功績,二代、三代轉型觀光民宿,帶動地方榮景,清境地區無論農耕方式、觀光服務一直在進步,但影片偏頗的觀點誤導媒體,進而影響輿論,讓在位者誤判,甚至正在唸書的小孩都被指指點點,讓居民們不服又痛苦。
列席的營建署科長廖文弘表示,拆除不是唯一選項,在公平合理安全原則下,應輔導合法業者納入有效管理機制,即使清境清境未納入區域計畫,營建署也會從規劃、治理層面,做地質、水保、產業發展跨部門橫向溝通協調,但安全無法打折,有安全疑慮,需要拆除部分,還是會請縣府來執行。
影音新聞來源:南投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