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葦之歌 慰安婦阿嬤光影紀實

由婦女救援基金會拍攝的紀錄片「蘆葦之歌」於2015年8月14日「國際慰安婦紀念日」上映由婦女救援基金會拍攝的紀錄片「蘆葦之歌」於2015年8月14日「國際慰安婦紀念日」上映

【葉瑞其/專題報導】2015年8月8日蘇迪勒颱風侵台,經一夜狂風暴雨,全台灣累積停電達超過四百萬戶,創史上最嚴重颱風停電災情。而就在颱風來臨前夕,由數十位高中生所串連發起連續七天的反課綱佔領教育部抗爭活動,終於在8月6日晚間宣告退場。反課綱學生強調,「退場絕非妥協,只是活動結束,運動才正在開始」。

  根據教育部國家教育研究院(簡稱「國教院」)資料顯示,過去三十年間,高中課綱主要變動有六次。此次(103學年度)新課綱微調,是為了配合十二年國教,於104年8月1日起生效。但其中部分內容的爭議,引發包含北社等獨派社團以及高中生抗議,以「反黑箱課綱」為由,要求撤回新課綱,並建立課綱審定的公共參與程序。

  教育部回應,新版課綱從研議、修訂及審議等過程均符合程序,並且合法有效,且經監察院調查肯認其程序及內容並無不當。

  台大政治研究研所碩士生、中華復興社社長侯漢廷撰文指出:103微調課綱不但有完整的法源依據,且透過國教院委託高中課務發展工作圈進行課程綱要檢視,邀集17個學科中心蒐集意見,由學科中心推薦各校種子教師參加「課綱微調會議」。經12次會議後完成初擬草案,並提前上網公告,邀請公私立大專校院、各高中職教科書出版業者、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全國教師會參加北、中、南三區共3場次公聽會廣徵各界意見,依公聽結果修正草案。再由教育部召開高中分組審議會經民主過半數同意完成審議,103年1月27日課程審議會大會,33名出席委員經投票表決過半數決議通過課綱微調。檢核小組多數名單、高中分組審議會及審議大會之會議記錄均已完全公開。完全符合「公共參與」及「民主原則」。

  相對下,陳水扁執政時期所推動的95暫綱、98課綱等舊版課綱,係直接由教育部指定學者,委託獨派色彩濃厚的台灣歷史學會完成《海洋教育與教科書用詞檢核計畫》,檢核「五千個不當用詞」,下發書商依此「標準」編寫教材。未透過國教院對課綱評估,未公開學者名單,未說明徵選學者理由,未公告課綱更改會議記錄,未經過公開會議審查、投票,未公告更改課綱草案,未舉辦更改課綱的公聽會,未邀請公私立大專校院、各高中職教科書出版業者、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全國教師會等任何一個團體參加。侯漢廷直言舊版課綱「簡直是超級大黑箱!」儘管當時許多立委提出質詢、抗議,扁政府仍強行運作。

  因此,侯漢廷認為:「若要反『黑箱』課綱,宜盡速迎接新課綱,拋棄舊課綱。」

  而就引發爭議的新版課綱內容而言,主要包括:「日本統治」改為「日本殖民統治」、「接收臺灣」改為「光復臺灣」等修改、「慰安婦」改為「婦女被強迫做慰安婦」…等共十七點爭議。7月31日課綱微調召集人王曉波教授與反課綱學生林致宇在廣播節目中對談,針對「日本殖民」議題,王曉波說,連聯合國都提出反殖民地宣言,難道要宣揚殖民的貢獻?連加慰安婦是「被迫」的都不行,「這樣屈辱台灣婦女,你能忍受嗎?」但林致宇則反嗆,「慰安婦一定是被迫的嗎?」、「如何證明慰安婦全部都是被迫的?」事實上,絕大多數歷史學者都將「慰安婦」定義為「被迫充當日軍性奴隸的婦女」。

  反課綱學生日前在抗議現場展示「中華民國滾回中國」巨幅標語,幹部們舉著「台灣獨立」合照,新黨主席郁慕明表示,這些人哪裡是在反課綱?他們是在反整個國家的倫理綱常,根本是在反國綱。台灣大學心理系教授黃光國亦指出:「任何人都不難看出:所謂『反課綱』運動,其實是『台灣國』和『中華民國』兩種意識型態之爭。我感到大惑不解的是:即使台灣想獨立建國,有必要為日本在台灣的殖民統治擦脂抹粉嗎?為日本殖民統治擦脂抹粉,就能維護『台灣教育的尊嚴』嗎?」

  政大國際法學研究中心研究員邵漢儀認為「台灣史多元『橫看成嶺側成峰』,不同史觀,誠屬正常。但如竄改歷史本身,則不單是史觀問題。」尤其相較日本學界認真對待日本侵略史,前總統李登輝卻感謝日本統治台灣,宣稱釣魚台屬日,甚至認為日本是台灣的祖國…邵漢儀指出,無論李是偏頗歷史觀下的受害者,還是扭曲歷史幫凶,其意識形態凌駕歷史事實,都說明還原歷史重要性。

  儘管日本右翼人士對二戰歷史的修正主義抬頭,否認侵略鄰國和強徵慰安婦,但仍有諸多證據支持世界公認的史實。越來越多的受害倖存者勇敢地站出來敘述這段慘痛的歷史。1999年Maria Rosa Henson即將其在菲律賓被迫作為慰安婦的經歷撰寫成知名著作:《Comfort Woman: A Filipina's Story of Prostitution and Slavery Under the Japanese Military》。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八十八歲的昔日韓國慰安婦李浩善說,她在釜山出生,十四歲被綁架到中國,充當日軍的慰安婦。日本人中,也不乏許多願意面對和說出真相者;九十三歲松本雅吉(Masayoshi Matsumoto)廿歲時在中國東北的日本軍營擔任衛生員,他說:「我們單位裡有六名慰安婦,我每個月檢查她們有沒有感染性病。韓國的慰安婦主要服務軍官,一般士兵就在當地村子裡高喊:『有沒有好女孩?』不聽命者就被他們搶劫、強暴或殺害。」被抓到他的單位裡的女孩,就成為慰安婦。專研慰安婦問題的日本音樂大學教授矢野玲子,在其《慰安婦問題研究》書中,估計有十至數十萬名慰安婦,絕大多數是違反個人意志,在強制脅迫狀態下,痛苦的成為「性奴」(黎建南,2015)

  由婦女救援基金會拍攝的紀錄片「蘆葦之歌」於2013年出品,卻一直籌不夠經費上院線。後來透過flyingV募資平台募款,才終於得以在今(2015)年8月14日「國際慰安婦紀念日」上映。該片敘述1992年「婦女救援基金會」設立慰安婦專線,隨即展開為這段歷史的正名工作,並協助阿嬤們進行對日求償與爭取道歉的人權運動,在漫長的陪伴照顧與等待正義的路程中,婦援會持續帶著阿嬤們邁出步伐參與國際的證言、出庭、遊行抗議、記者會等的發聲工作,並出版專書與影片記錄這段二戰期間前台籍慰安婦的歷史見證。

  1997年婦援會開辦「身心照顧工作坊」,讓阿嬤們藉由組成支持團體,透過戲劇、藝術、攝影、瑜珈、心理諮商等活動,學習撫慰這些傷痛,並獲得正向看待自己生命歷程的能量;隨後展開的「圓夢計畫」,更讓阿嬤們體會年少時被剝奪的關愛及夢想的可能。

  「蘆葦之歌」片中共記錄六位阿嬤療傷過程,個個血淚斑斑。而在電影上映時六位阿嬤已有四位辭世,不禁令人唏噓。「蘆葦之歌」的訴說不悲不烈,卻緩緩描繪出阿嬤們內心的傷痛、委屈與遺憾,她們的見證是被隱瞞的一章殘破的歷史痕跡......。

  「蘆葦之歌」導演吳秀菁任職於台灣藝術大學,為了拍這部片,跟學校請了一年假。她表示,「蘆葦之歌」沒有想要批判任何人的動機;也不想用煽情的方式刻意去放大;或以商業片的方式扼殺真實感;而是以平實的手法讓觀眾真切去體會阿嬤的感受。吳秀菁感概,至今這件歷史傷痛,仍不為日本官方所承認,正義一天不伸張,只要這部片還存在,「蘆葦之歌」永遠在說話,這也是本片存在的意義與價值(保溫冰,2013)。(大埔里生活網 2015/8/25)

 

>>延伸閱讀:蘆葦在說話:專訪《蘆葦之歌》導演吳秀菁(保溫冰)

>>延伸閱讀:《蘆葦之歌》你們是真正的英雄(闕小豪)

>>延伸閱讀:整理包/課綱微調爭議 到底在吵什麼?

>>延伸閱讀:專欄/課綱系列(一):反黑箱課綱,支持新課綱

>>延伸閱讀:《蘆葦之歌》電影預告

Pulife.tw

〈本網站最佳螢幕解析寬度為1,024 像素,建議使用 Google Chrome 或 Internet Explorer 9.0 以上版本的瀏覽器〉

大埔里生活網:埔里、仁愛、國姓、魚池~大埔里生活圈入口網站 Copyright © 2013-2017 白馬文創有限公司. Designed by  WHCC

 

白馬文創有限公司│網站建置│平面設計│廣告印刷│美術編輯│文化出版│專案企劃│地址:54551南投縣埔里鎮中山路三段248號